佩魯賈能源屋頂,扭轉光伏與時光
作者:幕墻工程網 時間:2022-10-07 11:22:15
© 藍天組
位于意大利佩魯賈市中心馬齊尼街上的玻璃拱廊由能源屋頂覆蓋,創造了一個通往地下考古通道的入口,該通道連接了市中心和MiniMetro(無人駕駛迷你軌道纜車)的Pincetto站。
草圖 © 藍天組
一個全新的公共空間和引人矚目的城市景觀正在形成。歷史的變遷、動態的流線和城市的活力重新定義了這個場地。能源屋頂典范性的獨特設計為城市創造了一個高度可識別的標志,也成為與馬齊尼大街古建筑二元對立的可持續審美宣言。它標志著通往地下考古通道的入口,與佩魯賈的歷史毗連。
© 藍天組
地下通道不僅是市中心和MiniMetro的Pincetto站點之間的捷徑,也是一個展覽空間。歷史文獻顯示,在吉亞科莫·馬泰奧蒂廣場下方區域存在古老的伊特魯里亞城墻,Coop Himmelb(l)au提議將其挖掘為展示佩魯賈歷史的空間,成為地下公共廊道空間的一部分。受控制的視野和觀察點使導向變得明晰。吉亞科莫·馬泰奧蒂廣場地面的開口在視覺上連接了地下通道與能量屋頂。
© Markus Pillhofer
屋頂的設計概念由城市能源產生的方式而驅動,并受到螺旋槳形狀的啟發。西翼的朝向針可以對太陽輻射進行優化,而東翼則可以用來捕捉風能。
分析圖
屋頂由三層組成:太陽能發電頂層、中間結構層和由夾層玻璃和半透明充氣墊組成的底層。頂層包括用于發電和遮陽的透明光伏電池板。單個電池板塊的朝向由計算機腳本生成和優化。此外,放置在結構層內的五個風力渦輪機也會產生額外的能量。屋頂和地下通道都是能源自給自足的。
在能源屋頂的設計過程中,光伏電池同時作為功能和美學的構件元素被使用。
分析圖
為了保持與周圍環境的視覺聯系,藍天組建議在屋頂的頂層使用帶有集成透明光伏電池的無框玻璃元件。遮陽、能源生產和建筑一體化,結合為一個元素。
© 藍天組
© Markus Pillhofer
面板幾何形狀的選定遵循能源屋頂的整體造型,構成了由光伏電池組成的曲線。光伏元件從表面剝離,并朝向太陽傾斜,屋頂區域朝向東北。由此產生的間隙由看起來類似普通主動面板的被動玻璃面板封閉。

© Markus Pillhofer
© Markus Pillhofer
© Markus Pillhofer
項目圖紙
平面圖
剖面圖
分析圖
項目數據
業主:Università degli Sudi di Perugia,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Civile e Ambientale, Italy
項目團隊
規劃設計:藍天組建筑事務所 COOP HIMMELB(L)AU— Wolf D. Prix / W.Dreibholz & Partner
主持設計師:沃爾夫· 狄· 普瑞克斯 Wolf D. Prix
項目合伙人:Andrea Graser
設計建筑師: Giulio Polita
項目團隊: Robin Heather, Daniel Reist, Anja Sorger, Jenny Chow, Luis Ferreira
建模: Paul Hoszowski
顧問團隊
當地合伙人: Heliopolis 21 – Architetti Associati, San Giuliano Terme (Pisa), Italy
土木、結構工程: B+G Ingenieure, Bollinger und Grohmann, Frankfurt, Germany
能源設計: Baumgartner GmbH, Germany
項目大事記
項目規劃啟動:2009
項目參數
長度:80 m
寬度:16 m
高度:30 m